本周公众号po文是 温州特别系列,欢迎分享到 在看 谢谢支持。
记录下刚刚发生的事,在温州诞生了一个实验性质的市场。
希望这样的一篇流水账可以让更多有想法的人,可以在自己生活的小世界,知道如何迈出实践的那一步。
做文献综述查找关于温州的论文的时候,很多都会提到一个关键词“市民社会”。什么是市民社会呢?就是在一个地方生活的人会自发形成一个一个组织团体社群,互动产生连结,解决一些政府层面或者家庭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
本科上文化社会学课的时候,老师就提过,一个社会的文明开化程度,不是看建了多少高楼,多少宽马路,而是社会里的人他们的素质如何。当时举的例子就是日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区,里面的爷爷奶奶会自发筹集精品,邀请学者嘉宾来社区开办讲座,拓展眼界。
上海是我见过国内zzui有市民社会的样子,不管是全社会的防疫工作,还是日常同城活动,看到的不单单是年轻人,还有很多爷叔与阿姨,端着单反拿着手册跟着年轻人一起排队体验生活。人与空间没有被割裂,而是有各自各样的互动,人与人之间也是,也可以有跨越不同背景的接触与了解。
一 活动缘起
在温州,这样的公民社会的氛围也相当浓厚,回来工作一个月不到,参加完第一个由高中同学组织的同城活动,就被拉进了第一个社群,而后随着认识的人增多,各种功能的社群的微信群开始出现在我的微信列表:海归联谊、创业、运动、同城吃喝玩乐、演讲沙龙等等不一而足。
要不我们做一个平等的社群活动吧,温州不是以市场经济出名么,现在又没有可以适合大家逛的市场,干脆做一个源自本土面向本土的市场,不管什么人群,都有与人交流的机会。
其他小伙伴听完持保留态度,我想要不然就试试,我个人认定是一个好项目。然后就在各个同城群里发了我的想法与zzui早期的活动招募公告。正好其中有一个群就是温州闲置物品交流群。
二 场地支持
我之前参加过的大部分这样的跳蚤市场都是在欧洲,特别是我读书的城市比勒菲尔德。我们大学门口有两个巨大的停车场,每到周六上午,来自全城各地的车会开到这里,打开后备箱摆上地摊。而我会周六稍微睡个懒觉,9点多起床在停车场入口的移动咖啡吧买一杯咖啡,边喝边逛,我的很多生活用品,包括餐具、床头灯,以及各式各样的黑胶唱片碟都是在这里淘到的,当然还会看到很多破烂与古董。每周六来都有不同的偶遇与惊喜。
于是我设想是不是也可以在温州找一个这样的室内场地,正好在另外一个群里,一位书店的老板看到了我的信息,然后他们说书店的二楼有一片空场地,可以拿来用。在确认我不对此有盈利打算后,他决定免费给我们使用。
在经历线下见面讨论后,我们的想法逐步清晰,然后我们建了一个工作用讨论群 “浴巾早市密谋处”,商量了下我们的跳蚤市场叫什么名字,zzui后就定下来叫“浴巾早市”,因为摆摊的时候可以用浴巾作为丈量范围铺设摆放,同时打包起来也方便。然后我们讨论了下,也确定了第一次试验场,邀请十个摊主差不多,双方也明确了下工作权责,比如我负责招募联系摊主,书店那边负责起草公约,然后活动现场调控。
三 摊主招募
其实摊主招募与场地确定是同时期进行的。我用问卷芯筏具制作了问卷表格,
当然招募的一部分是自己的熟人朋友圈子,大家对这样的活动感兴趣也想试试以表支持。剩下的就是通过社交媒体跟我的推文了。【招募摊主】属于温州的浴巾早市诞生记
陆陆续续有了20来个人报名,加上一些认识的人私信联系我,我跟书店一起筛选了下,确定了十来个人,然后拉了一个摊主的群,方便活动信息的告知。因为让大家提前把自己想要售卖的东西整理拍摄效果图给我,所以品控做的比较到位,摊主的品质也都很高。
四 集体共创
不管是摊主还是提供场地支持的书店,大家都是很有意思很和善的人,所以我们的活动沟通都还算顺利。在群里熬矾主公约发出来,跟各位摊主明确了下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感谢书店的张老板。
同时他们也准备了新的一版公众号文案,面向过来参加的市民买家
周末去哪逛?丨浴巾早市1.0上线 周日早起来赶集!
在我们的一起讨论下,确定了活动的日期是2月27日,zzui后一个周末,时长是9:00-12:00 三小时实验。
某天一位摊主自己做了一张海报发到了群里,询问完书店可以帮忙打印海报的时候,不知怎么的,群里大家开始陆陆续续发起了自己创作设计的海报。
大家都在海报设计上卷起来了,同时参与或是见证了这样的一次共创的过程。
五 活动现场
转眼就到2月27日了,前一天喝了咖啡,结果一晚上没睡着,正好不用闹钟就早起摆摊了。我跟爸妈说我要去摆摊这件事,他们还觉得挺好玩的,真能折腾。我就把家里各种角落里落灰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反正摆着也没用,就当造福他人转让处理。
比起闲鱼用关键词或者演算法推送你想买的,线下的跳蚤市场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为你不知道来摆摊的人是谁,会摆什么来卖,会希望来逛逛,在无意中淘宝淘到心仪之物。
大家大概8:40前后到达活动现场,原定室内是因为担心天气冷或者下雨,结果温州来了久违的大晴天,且20度的温暖。大家从行李箱里陆陆续续拿出东西,按照约定地铺上浴巾,然后开始摆上自己想要售卖的物品。每个人就像艺术家一样,在一场名为“浴巾早市”的展览上,在自己的浴巾布大小上担任分场景策展人,而这样的展览单纯额外衍生了交易属性,仅此而已。
每个摊位的摆设都有自己的巧思:
还有我的摊位,作为90后的回忆,把家里落灰的磁带拿出来做了一个现场布置。
还遇到了一年前教过的学生,拉着一起来摆摊了
9点开始的时候,我还受邀请做了一个开市的演讲,算是给大家打打气,毕竟我们都没有底,会有人看到我们的活动宣传吗?有人愿意周日起早过来逛吗?有人能理解这样二手循环利用的理念愿意下单购买吗?
结果10点的时候现场非常热闹,不是人挤人那种,但绝对是熙熙攘攘。有拍照有驻足,有与摊主交流问价也有扫码下单。可能有部分是书店本身的人气,也有我们的活动前期宣传,与我们自己的朋友来现场捧场。大家都陆陆续续有自己的成交单,我还看到家长会带小朋友来体验,让他们也提前感受这样的循环利用旧物的理念,特别好。
我跟其中一位摊主把各自闲置的漱口水与须后水做了一次以物易物,顺便留了张照片纪念。
一位妈妈带着小朋友到我的摊子一口气买了好几件,成了我的第一单生意,我也看有什么可以半卖半送的,给每一个光顾我的买家留一些馈赠。当然我也顺便做了下公众号引流,作为一个不正经的学术账号,并不希望把学科束之高阁,而是用更接地气的生活日常用语或者形式,呈现给大家。
突然那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没想到试试看做的事情,真就成功了,而且效果还不错。一上午营业额有100多,把自己上午来现场的交通费cover了,还有剩余不错。临近结束的时候,跟一些摊主还有书店老板一起合了张影留念。
后期做反馈的时候,大家也表示收获还是有的,而且我们都有注意到,其实民众对二手的接受程度还是有的,而且还不低。
临近结尾,回到文章标题,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这点不假,能用各种酷炫的理论解释社会现象,但同样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想象力创造更好的社会。只要有一个好想法,全世界都有可能支持你。
感谢南塘书盒的张老板以及其他几位工作人员感谢其他一块参与共创的10余位摊主
感谢其他好友的捧场与现场摄影,以及交易体验参与
如果成型,三月份,会继续下一场的跳蚤市场,希望每个人的关注与努力,让原创的本土文化可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