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斯文859期 居官把自己当百姓,方能知晓百姓甘苦?——献给“改革先锋”“义乌小商品市场催生培育者”谢高华


吾国斯文859期 居官把自己当百姓,方能知晓百姓甘苦——献给“改革先锋”“义乌小商品市场催生培育者”谢高华
斯舜威居官把自己当百姓,方能知晓百姓甘苦,兴县拿全球作市场,始可掌控市场沉浮。斯按:惊悉谢高华同志去世,不胜哀悼,敬撰挽联,平仄不拘,权当心香一瓣。特此再次推送2018年1月11日《吾国斯文》推送的《谢高华的时代意义》一文,为谢高华同志送行。聊以自慰的是,《吾国斯文》公众号自2017年10月以来,三次推送文章宣传、介绍谢高华同志,我也曾赴衢州采访谢高华同志,一起用餐,促膝长谈,留下难忘记忆。三次推文分别为——2017年10月20日《吾国斯文》推送了《“义乌之兴”与“诸暨之悔”》,谈到:

诸暨与义乌毗邻,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经济时代,诸暨是大县、富县,“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这句民谣,说的便是诸暨的富庶,相比之下,义乌要穷得多,我们小的时候,正月里常常看到义乌货郎来“鸡毛换糖”。那么,为什么说到“诸暨之悔”呢?1982年前后正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年代,市场经济已经开始自发萌生,但政府的行政管理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每个县都设有“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对老百姓自发进行的商业行为,是要打压的。诸暨的大唐镇,1982年时还没有设镇,那里只有一个村庄,但交通地理条件非常好,处于国道金杭公路和省道绍大线的交叉口,当时,大唐一带的袜机已经开始兴起,老百姓自发去大唐十字路口的路边摆摊,实际上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商品市场的雏形,但工商部门的思想还没有解放,几乎每天去驱赶、没收,开头怎么赶也赶不走,赶走了转身又回来,后来,义乌突然放开小商品市场了,这批摆摊人便潮水一般涌到义乌去了。后来,诸暨人就后悔了。我是1984年6月调入诸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那时,眼看义乌小商品市场越来越红火,诸暨便开始反思,这便是“诸暨之悔”。我们一次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次次调查研究,总结反思,痛定思痛,“义乌小商品市场原来在我们大唐,是我们赶走的”,这一说并不完全符合实情,没有诸暨过去的摆摊人,义乌的商业也会兴起,但把大唐摆摊的人都赶到了义乌,却是事实。当然,诸暨人并没有“不知悔改”,而是汲取教训,努力发展市场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17年12月11日,《吾国斯文》推送《谢天谢地谢高华”,还能出现第二个谢高华吗?——访“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终身贡献奖”谢高华》,我向他采访了4个问题——

一是诸暨有一种说法,说是原来诸暨大唐摆摊的人,都被诸暨的工商部门赶走了,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摆摊去了,此事是否属实,或者他是否知道此事;
二是“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何能够一炮打响;三是他为何敢于吃“第一只螃蟹”,当时的压力有多大;四是1983年义乌市搞过一次纪念冯雪峰诞辰80周年活动,据我所知当时从北京到省里都不同意搞,甚至用书面通知“禁止举行”,义乌还是坚持搞了,请他谈谈为何有这么大“胆子”,敢于“违抗”上面的精神。2018年1月11日,《吾国斯文》公众号推送《谢高华的时代意义》,谈到——“谢高华现象”贵在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老百姓的需要出发,把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谢高华现象”贵在当领导的敢于冒风险,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首创,敢于“得罪”上级而得不到重用。毫无疑问,谢高华是改革开放的一根标杆,他应该被历史记住,他必然会被历史记住!2019年10月23日于海外旅途







吾国斯文859期 居官把自己当百姓,方能知晓百姓甘苦——献给“改革先锋”“义乌小商品市场催生培育者”谢高华
斯舜威居官把自己当百姓,方能知晓百姓甘苦,兴县拿全球作市场,始可掌控市场沉浮。斯按:惊悉谢高华同志去世,不胜哀悼,敬撰挽联,平仄不拘,权当心香一瓣。特此再次推送2018年1月11日《吾国斯文》推送的《谢高华的时代意义》一文,为谢高华同志送行。聊以自慰的是,《吾国斯文》公众号自2017年10月以来,三次推送文章宣传、介绍谢高华同志,我也曾赴衢州采访谢高华同志,一起用餐,促膝长谈,留下难忘记忆。三次推文分别为——2017年10月20日《吾国斯文》推送了《“义乌之兴”与“诸暨之悔”》,谈到:

诸暨与义乌毗邻,长期以来,特别是在农业经济时代,诸暨是大县、富县,“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这句民谣,说的便是诸暨的富庶,相比之下,义乌要穷得多,我们小的时候,正月里常常看到义乌货郎来“鸡毛换糖”。那么,为什么说到“诸暨之悔”呢?1982年前后正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年代,市场经济已经开始自发萌生,但政府的行政管理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每个县都设有“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对老百姓自发进行的商业行为,是要打压的。诸暨的大唐镇,1982年时还没有设镇,那里只有一个村庄,但交通地理条件非常好,处于国道金杭公路和省道绍大线的交叉口,当时,大唐一带的袜机已经开始兴起,老百姓自发去大唐十字路口的路边摆摊,实际上已经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商品市场的雏形,但工商部门的思想还没有解放,几乎每天去驱赶、没收,开头怎么赶也赶不走,赶走了转身又回来,后来,义乌突然放开小商品市场了,这批摆摊人便潮水一般涌到义乌去了。后来,诸暨人就后悔了。我是1984年6月调入诸暨县委办公室工作的,那时,眼看义乌小商品市场越来越红火,诸暨便开始反思,这便是“诸暨之悔”。我们一次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一次次调查研究,总结反思,痛定思痛,“义乌小商品市场原来在我们大唐,是我们赶走的”,这一说并不完全符合实情,没有诸暨过去的摆摊人,义乌的商业也会兴起,但把大唐摆摊的人都赶到了义乌,却是事实。当然,诸暨人并没有“不知悔改”,而是汲取教训,努力发展市场经济,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17年12月11日,《吾国斯文》推送《谢天谢地谢高华”,还能出现第二个谢高华吗?——访“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终身贡献奖”谢高华》,我向他采访了4个问题——

一是诸暨有一种说法,说是原来诸暨大唐摆摊的人,都被诸暨的工商部门赶走了,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摆摊去了,此事是否属实,或者他是否知道此事;
二是“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何能够一炮打响;三是他为何敢于吃“第一只螃蟹”,当时的压力有多大;四是1983年义乌市搞过一次纪念冯雪峰诞辰80周年活动,据我所知当时从北京到省里都不同意搞,甚至用书面通知“禁止举行”,义乌还是坚持搞了,请他谈谈为何有这么大“胆子”,敢于“违抗”上面的精神。2018年1月11日,《吾国斯文》公众号推送《谢高华的时代意义》,谈到——“谢高华现象”贵在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老百姓的需要出发,把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落地生根,长成参天大树。“谢高华现象”贵在当领导的敢于冒风险,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首创,敢于“得罪”上级而得不到重用。毫无疑问,谢高华是改革开放的一根标杆,他应该被历史记住,他必然会被历史记住!2019年10月23日于海外旅途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如侵权请联系本站客服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站是一个免费货源信息发布平台,全部信息为用户上传,本站仅提供信息储存服务,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如果需要和商家交易务必要货到付款,或淘宝、闲鱼担保交易,一切法律责任本站不承担!